Tin tức ngành
—Tin tức ngành Trở lại danh sách



亚马逊或将推出“高退货率”标签!

Ngày: 2023-03-02

    退货问题一直以来是亚马逊卖家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亚马逊以注重消费者感受著称,买家退货,卖家不仅要承担退货成本、退款成本,还有时间和精力成本,因为卖家需要重新面对管理退货物流、重新上架商品、处理客户投诉等问题。

    近期,据国外卖家爆料称,亚马逊正在低调测试,给退货率高的产品贴上“高退货率”标签,据国外网站爆料,该表现的判定会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1. 亚马逊会计算出卖家产品所在的细分类目的平均退货率,如果你的产品的退货率高于平均退货率就会被亚马逊监控;

    
    2. 要是高于平均退货率的末位25%就会被贴上“高退货率”的标签;


    3. 当然这个标签也是有额外的条件的,需要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配送的产品数(Units)要超过250个,也就是成交数太少的卖家就不会被贴上这个标签,受影响的主要是销量高且退货率较高的产品。

    这意味着买家在搜索页面卖家的产品时,查Listing详细信息,一发现购物车下方的“高退货率”标签,将大幅减少其下单的可能,对于卖家销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亚马逊官方暂未对此信息作出回应,事情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对此有人也咨询了客服,客服的回答是,目前的规则更新邮件中暂时还没有发现此规则。不过,如果后续亚马逊真推出这个标签,那对于高退率产品的卖家来说,将是一场噩梦。

    其实,亚马逊对退货率的问题一直比较重视,亚马逊平台本身会提前计算出产品所在的类目的平均退货率,一旦卖家的产品退货率超过平均值,都会被亚马逊监控。

    另外,早在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亚马逊推出“签名确认”规则。亚马逊美国站当时的公告称,建议卖家在被报告为“未收到”或“丢失”的高风险订单中添加“签名确认”服务,开启后可减少35%的丢件率,但卖家将承担使用签名确认服务而产生的额外运费。

    亚马逊本计划将签名确认免费提供给卖家。但是签名确认实施是一项单独的运营商服务,运营商会为此收取额外费用。由于是付费项目,当时使用的卖家并不多。不过,如果亚马逊“高退货率”标签的规则如果确定实施,那么卖家则不得不使用这项服务,提前发现这些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订单。

    如何降低退货率?


    1. 精准描述产品的尺寸和特征


    卖家收到退货的最常见原因是尺寸不合适。买家仅根据图片决定购买产品,很难掌握产品的真实尺寸。因此卖家仅将尺码分为S、M和L是不够的,还应该使用尺码表列出每种尺码的实际尺寸。

    如果您销售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衣服或鞋子,请确保根据每个制造商的产品提供尺码表,这可能需要花点时间,但对减少退货有很大帮助。显示正确的尺码信息不仅在销售服装时很重要,在销售家用电器、家具和家居装饰配件时也很重要。

    2. 使用高质量产品图片


    产品图片在上限以内越多越好,最好使用不同角度的照片来展示产品。同时图片要清晰,让买家在放大图片后能够清晰的看到产品的材料和纹理。卖家可以通过利用灯光和不同的角度来打造高质量产品图片。

    3. 产品变体也不能忽视


    卖家应确保对产品的每个变体都同样重视。例如,如果你销售的产品有多种颜色,那么产品图片也应该展示所有颜色的产品。此外,每张图片都确保和产品颜色高度相符,减少色差。

    4. 提供高效的客户服务


    卖家应及时回复买家的信息,耐心解答买家的问题,做好基本的客服工作。当运营多个站点多个店铺时,可以通过市面上的第三方工具软件提高回复效率。

    5. 产品包装要牢固

    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几乎一定会导致产品退货。因此,卖家要仔细检查你的产品以确保其状况良好,然后妥善包装以确保其免受损。同时要注意遵守亚马逊的包装要求。

    6. 找出退货原因

    产品退货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造成卖家店铺权重降低。卖家可以在买家的评论中分析和识别与产品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退货。

Thông tin liên hệ
Địa chỉ email info@sz1981.com
Điện thoại +86 400 777 1981

Với tư cách là một đại lý Amazon toàn diện, chúng tôi cung cấp các giải pháp chuyên nghiệp cho Quản lý Đại lý Amazon, Logistics Toàn cầu và Tiếp thị Kỹ thuật số Thương hiệu.

Get help on WhatsApp Liên hệ WhatsApp

© 2015-2025 Shenzhen 1981 Technology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